近年來已經有很多含有多環芳烴的大環分子被報道,但是除了最近的一些碳納米帶以外,大多數的大環都只具有少量稠環的多環芳烴,因此具有拓展的芳香系統的大環分子少之又少。實際上,只有少數衍生自[n]環對亞苯基(cpp)的含有六苯并蔻(HBC)的大環或具有應變能力的大環被報道(如圖1a)。此外,將七元環引入到HBC中,并以其構造大環與含六元環的同結構相比,不僅有利于改善大環的溶解性,同時也可以增加結構的曲率,使其能夠更好的結合彎曲客體。基于以上因素,本文作者報道了一種具有兩個包含七元環的HBC衍生物(hept-HBC)的新型大環分子1(圖1b)。
圖1:a) 已經被報道的以HBC為構建單元的大環分子; b) 本文報道的包含兩個具有七邊形的HBC衍生物的大環化合物
合成:
對于大環化合物1的合成,關鍵中間體是含兩個溴原子的hept-HBC類似物2。在2的基礎上,通過Suzuki偶聯得到化合物3。在稀溶液條件下,利用Glaser炔均相偶聯反應得到了大環化合物4。再使用PtO2作為催化劑對丁二炔進行選擇性還原,**生成了目標大環分子1(如圖2)。
圖2:大環化合物1的合成路徑
表征手段:
1. NMR分析:由于七元環的引入,使得大環分子1在很多有機溶劑中都有著很好的溶解性,例如DCM、CCl4和o-DCB等,因此可進行NMR分析。以o-DCB為溶劑,在室溫下進行1HNMR分析,譜圖僅顯示出了一組清晰的信號(圖3a),并對每個信號峰進行歸屬分析,結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目標分子,同時采用2DNMR進一步進行驗證,確認了合成了預測的結構。2. 質譜分析:此外作者又通過MALDI-TOF進一步證實了該化合物的正確性(圖3b)。譜圖只顯示了[M]+的單一信號,其對應的荷質比和同位素峰的分布與計算出的信號非常一致。3. 理論計算:在o-DCB溶劑環境中,使用ωB97XD/def2SVP基組與方法對于大環分子1進行結構優化。優化結果顯示出大環分子呈現出杯狀形態,hept-HBC單元中心部分的距離在12.8-18.0?之間,側鏈之間的距離約為15.6?,腔內尺寸大小為9.4-14.6? x 12.2?(圖3c)。
圖3:a) 1的1HNMR(400 MHz, [D4]-o-DCB, 25oC); b) 1的MALDI-TOF質譜圖(左)與[M] +離子的HR-MS同位素分布圖的實驗數據(右上)與理論計算數據(右下);c) DFT優化結構
與C60和C70的結合特性研究
作者將大環分子1分別與C60和C70混合,對其進行1HNMR和13CNMR表征,從結果觀察到混合物的信號與游離的主客體的信號相比,發生了明顯的移動,證明了大環分子與C60和C70都形成了主客體復合物(圖4)。而且,由于彎曲客體的屏蔽效應,位于受體中心區域的He和Hf的信號往低場移動。此外,在[D4]-o-DCB中用C60和C70對受體分子1進行核磁滴定,確定了受體1與C60(Ka=420±2M-1)和C70(Ka =(6.49±0.23)×103M-1)的結合常數,結果表明受體分子可以選擇性識別C70。并且作者對受體1與C60和C70結合進行了理論計算。同樣在o-DCB環境中,使用ωB97XD/def2SVP基組與方法對其復合物進行結構優化(圖5)。結果表明,在復合物中C60位于大環分子空腔的中心,且與兩個hept-HBC單元最近的距離大約為3.4?。而由于C70呈扁長形狀,因此復合物中C70表現出一定傾斜的角度以**程度的與hept-HBC單元結合。
圖4:隨著C70量的增加,滴定1的部分1H NMR(400 MHz,[D4] -o-DCB)光譜
圖5:DFT優化結構圖(ωB97XD/def2SVP, o-DCB) a) 1?C60復合物; b) 1?C70復合物
總結:
總之,作者合成了一種新型大環化合物,其中引入含七元環的多環芳烴單元,使大環分子具有良好的彎曲性能,因此可以作為許多具有彎曲體系(如富勒烯)的受體分子。并且由于尺寸和形狀的互補性,使得該類大環分子可以選擇性識別C70,證明了鞍形HAP(例如hept-HBC單元)在設計新型大環化合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以后超分子受體的設計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A Heptagon-Containing HBC-Based Macrocycle
Vicente G. Jiménez, Arthur H. G. David, Juan M. Cuerva, Victor Blanco* and Araceli G. Campa?a*
DOI:10.1002/anie.202003785
以上內容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在在線客服刪除!謝謝
不用于商業用途用途,不能用于人體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