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納米纖維是一種新型的人工合成高分子,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使得聚乳酸在生物上獲得豐富的應用,將聚乳酸-二氯甲烷(DCM)溶液與海泡石-去離子水-乙醇溶液按定比例混合后進行靜電紡絲,制備了直徑約為2um的多孔結構納米纖維,通過對聚乳酸-聚乙交酯共聚物(PLGA)制備的電紡纖維進行研究,所制行的PLGA電紡纖維孔隙率高,我們等將聚乳酸與定比例的 PLGA、聚乳酸-聚乙一醇-聚乳酸三嵌段共聚物共混后進行靜電紡絲,制備的組織工程支架的降解速率較快(7周后質量下降約65%);共混物的親水性能提高了約50%。 我們用無定形的PDLA和半結晶的PLLA靜電紡絲法制備了可生物吸收的無紡布納米纖維膜,發現溶液濃度和鹽的加入對纖維直徑影響比較明顯。
聚乳酸納米纖維膜的制備方法
SS-2535H型靜電紡絲裝置制備納米纖維膜紡絲液制備,以聚乳酸切片為紡絲溶質,以DCM和DMF(體積比為8: 2)的混合液為紡絲溶劑,配制溶液,室溫磁力攪拌6h,分別配制質量分數為10%的PLA紡絲液備用。將配置好的溶液倒入50mL注射器中,連接高壓電源的正極,金屬接收滾簡連接負極。,調節溶液推進速度為0.1mm/min,調節正電壓為12KV,負高壓2KV,噴射距離15cm。液滴在靜電力作用下在噴針形成Taylor錐形成射流和纖維。紡絲時間為8~10h后制得聚乳酸纖維膜。
聚乳酸納米纖維膜的結構表征
掃描電子顯微鏡廣泛應用于對靜電紡纖維表面形貌的觀察。在實際的應用中能夠**地反映具有不同表面形貌的靜電紡纖維,包括光滑表面、 珠串結構、帶狀結構和粗糙表面等。掃描電子顯微鏡的試樣制備可分為兩種:對于導電性良好的試樣,可以直接用于電鏡觀察且能夠保持其原始形貌;對于不導電或導電性差的試樣,則需要對試樣表而進行噴金或噴碳處理后才能夠用于電鏡觀察。在具體實驗中,當要對試樣進行高放大倍數和高分辨率觀察時,需要噴金或碳厚度在10nm,而一-般情況下厚度在10~30nm范圍為宜。掃描電鏡觀察聚乳酸納米纖維在不同質量分數下的纖維形貌(見Fig1),結果表明纖維形貌較佳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
西安齊岳生物供應PLA聚乳酸納米纖維膜、PCL聚己內酯納米纖維膜、PLGA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納米纖維膜、PVA聚乙烯醇納米纖維膜等等產品
溫馨提示:西安齊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供應的產品僅用于科研,不能用于人體和其他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