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E-PEG-NH2 MW:2000制備脂質體的步驟詳解!
以下是DSPE-PEG-NH?(MW:2000)用于制備脂質體的詳細步驟,適用于靶向修飾型長循環脂質體(如藥物遞送、納米載體設計):
一、材料準備
1. 必備原料
磷脂主成分:如 HSPC(卵磷脂)、DSPC 或 Egg-PC;
膽固醇:調節膜流動性;
DSPE-PEG2000-NH?:提供親水性和表面功能化修飾能力;
有機溶劑:氯仿/甲醇(體積比 2:1);
水相溶劑:PBS 或去離子水;
藥物或負載物(可選);
超聲儀、旋轉蒸發器、擠出裝置等儀器設備。
二、脂質體制備步驟詳解(薄膜水化-擠出法)
步驟 1:脂質溶液配制
按摩爾比配制脂質混合物,如:
HSPC:膽固醇:DSPE-PEG2000-NH? = 65:30:5(mol/mol/mol);
將脂質溶解在氯仿/甲醇混合溶劑中;
可加入脂溶性藥物一同溶解(如紫杉醇等);
室溫超聲10分鐘使混合均勻。
步驟 2:旋轉蒸發形成脂質膜
將混合脂質溶液轉移至圓底燒瓶;
用旋轉蒸發儀(溫度 40–50?°C,真空)緩慢蒸干溶劑;
形成均勻的干脂質膜于燒瓶內壁上;
可置于真空干燥箱中繼續抽干2–4小時,去除殘余有機溶劑。
步驟 3:水化脂質膜
用適量 PBS(pH 7.4)或緩沖液加入脂質膜中;
37?°C水浴下緩慢旋轉或震蕩 30 分鐘水化,使脂質膜剝落形成多層脂質體(MLVs);
可加入親水性藥物于水化緩沖液中(如阿霉素)。
步驟 4:均質處理
使用超聲處理或擠出(通過聚碳酸酯膜)以控制粒徑:
推薦用擠出器依次通過 400 nm、200 nm、100 nm 濾膜 10 次;
得到粒徑均一的單層小脂質體(SUVs);
可檢測 Zeta 電位、粒徑分布(如 DLS)。
步驟 5:功能化與純化
若 DSPE-PEG-NH? 作為表面功能基團用于進一步修飾(如與靶向分子、熒光標記物結合):
可通過后修飾法使用 NHS 活性酯、EDC/NHS 化學連接;
若脂質體中含游離藥物或未反應物,可采用透析法、超濾或凝膠柱(如 Sephadex G-50)進行純化。
三、關鍵技術參數建議
參數 | 建議值 |
溫度 | 37–50?°C(蒸發/水化階段) |
DSPE-PEG-NH? 添加量 | 1–5 mol%,高比例可增加穩定性但影響負載 |
pH值 | 7.0–7.4(有利于NH?基團保持活性) |
脂質濃度 | 5–20 mg/mL(視用途而定) |
粒徑控制 | 80–150 nm(藥物遞送常用范圍) |
四、備注與提示
DSPE-PEG2000-NH?具有親水PEG鏈和脂溶尾部,可嵌入脂質體雙層并將氨基暴露于表面;
氨基基團可與活性酯反應偶聯靶向分子如葉酸、抗體、適配體、熒光探針;
若不需要偶聯修飾,可直接用于提高循環穩定性、減少蛋白吸附(stealth effect);
建議制備后立即使用,或在 4?°C 避光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