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E-PEG-NH2 與 COOH 的偶聯反應條件詳解
DSPE-PEG-NH2(氨基修飾的聚乙二醇磷脂)是一種廣泛應用于脂質體修飾、生物材料表面功能化、靶向遞送系統中的兩親性分子。它由親水的 PEG 鏈和親脂的 DSPE(1,2-二硬脂酰-sn-甘油-3-磷酸乙醇胺)組成,PEG 末端修飾有氨基(–NH2)。這種氨基可以與具有羧基(–COOH)功能團的分子發生酰胺鍵偶聯反應,實現結構定向的共價修飾。
一、反應機理概述
DSPE-PEG-NH2 與 COOH 的共價偶聯反應屬于酰胺鍵的形成反應,本質上是羧酸與胺基在一定條件下縮合生成酰胺。該反應在生物材料和藥物遞送體系中應用廣泛,主要包括兩種常見偶聯方式:
EDC/NHS 活化法
CDI(碳二亞胺)法
二、常用反應體系與條件
1. EDC/NHS 活化法(比較常見)
反應物:
DSPE-PEG-NH2(溶于 DMSO、DMF 或水)
羧基化分子(如小分子、蛋白、聚合物等)
EDC: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亞胺
NHS:N-羥基琥珀酰亞胺
反應步驟:
將帶有 –COOH 的分子溶于 MES 緩沖液(pH 5.0~6.0)或無水有機溶劑(如 DMF/DMSO)中;
加入 EDC 與 NHS(摩爾比推薦 EDC:NHS:COOH = 2:2:1)激活羧基;
室溫反應 15~30 分鐘,生成中間活性酯(NHS-酯);
加入 DSPE-PEG-NH2,在 pH 7.4 條件下反應 4~12 小時;
透析、凍干或層析純化產物。
反應環境:
pH 6.0 激活,pH 7.2~7.5 偶聯;
溫度建議 20~25°C,避免高溫降解。
溶劑:
有機體系:DMSO 或 DMF;
水溶體系:MES 或 PBS 緩沖液,需兼顧兩者溶解性。
注意事項:
DSPE-PEG-NH2 應先在有機相溶解,再逐滴加入活化液;
避光反應,防止部分敏感分子降解;
若目標分子為生物活性物質,應避免有機溶劑對其活性造成影響。
2. CDI 法(碳二亞胺活化羧酸)
原理:羧酸首先被 CDI 活化形成酰基咪唑中間體,隨后與胺基縮合生成酰胺鍵。
優點:不需 NHS、無副產物、反應溫和;
缺點:對水敏感,一般在無水環境下進行。
步驟:
將羧基化分子溶于無水 DCM、THF 或 DMF;
加入 CDI(1.1~2 等摩爾),室溫反應 1 小時;
加入 DSPE-PEG-NH2;
室溫或略加熱(25–40°C)反應 6~12 小時;
純化方式與 EDC/NHS 法相似。
三、影響反應效率的因素
反應 pH:
羧基活化階段需要微酸性;
胺基偶聯階段需要中性偏堿(pH 7.4~8.0);
摩爾比:
為確保偶聯效率,一般羧基與胺基摩爾比使用 1.2:1 或更高;
溶劑選擇:
水相適合親水小分子;
有機相適合疏水性羧基底物。
PEG 鏈長:
PEG2000 或 PEG3400 是常用規格,鏈長對水溶性和空間位阻有影響。
四、應用實例
DSPE-PEG-NH2 與透明質酸(HA-COOH)偶聯制備 HA-PEG-DSPE,用于靶向腫瘤脂質體;
與小分子如葉酸、肽類的 COOH 偶聯,用于制備靶向修飾納米藥物;
與殼聚糖衍生物偶聯,用于制備陽離子脂質體或基因載體。
五、總結
DSPE-PEG-NH2 與 COOH 反應是構建功能脂質體、生物相容性納米材料的重要步驟。以 EDC/NHS 或 CDI 為常用偶聯方式,該反應在溫和條件下進行,能高效形成穩定的酰胺鍵。通過調控反應條件(如 pH、溶劑、反應時間等)可優化產率和目標結構的保留,廣泛用于藥物遞送、成像探針、疫苗遞送等前沿生物醫學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