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烯烴復分解是合成復雜分子的有力方法。Grubbs及其同事為交叉易位制定了一個有用的預測模型,其中烯烴根據它們的反應性被分成不同的類型。其中,1型烯烴反應性**,可與缺電子的2型或3型烯烴偶聯。因為1型烯烴構成了一大類底物,有望促進兩種不同的1型烯烴之間的交叉易位。這對于需要選擇性地偶聯或不宜過量使用一種烯烴的**烯烴中間體的全合成**重要。但是用目前的催化劑選擇性地連接1型烯烴是不可能的,因此,這里我們決定用一種新的釕卡賓催化劑來解決這個問題,該催化劑的特征是大環氮雜環卡賓(NHC)配體(Scheme 1)。
大環釕卡賓的合成如Scheme 2所示。作者使用Suzuki偶聯,將二胺1和二苯并呋喃2連接以形成大環3,分離產率為49%。3的結構是一個對稱的長方形盒子,有相同的頂部和底部以及相同的側面。四胺3與(EtO)3CH的環化反應產生了具有兩個四氟硼酸鹽抗衡離子的雙(二氫咪唑鎓)鹽4,進而向釕卡賓絡合物進行轉化。
隨后,通過單晶X衍射對該釕卡賓絡合物Ru1進行了結構驗證,并揭示了大環Ru1的構象(Fig.1)。但是對于催化劑反應性的評估表明,Ru1的反應性遠低于HG2。表觀二級速率常數見Table 2。對此,作者在后續又研究確定了烯烴反應物還存在尺寸差異。
總之,使用大環Ru卡賓催化劑已經完成了選擇性的交叉復分解。其合成是通過大環化步驟實現的,其中兩個雙功能結構單元形成了大環配體。盡管與Hoveyda-Grubbs催化劑相比,Ru1的反應性要低得多,但Ru1在均二聚反應中顯示出與一組1型烯烴的獨特反應性。與烯烴對的競爭交叉復分解顯示出與HG2不同的選擇性。均二聚研究中的反應性趨勢和競爭實驗中的選擇性與烯丙基取代基的總大小相關。大環催化劑根據尺寸區分底物的能力為選擇性交叉烯烴復分解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阿德福韋雙L-苯丙氨酸丙酯(FH-1)改性葫蘆脲6(TMeQ[6])
阿德福韋雙L-苯丙氨酸丙酯(FH-1)改性葫蘆脲7(Q[7])
阿德福韋雙L-苯丙氨酸丙酯(FH-1)改性葫蘆脲8(Q[8])
葫蘆脲改性殼聚糖溫敏性pH敏感性釋藥Chitosan(CS)
聚甲基丙烯酸二異丙氨基乙酯修飾β-環糊精-胺基化聚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修飾金剛烷兩嵌段主客體聚陽離子包合物
C60-2-丙烯酰胺-甲基丙磺酸聚合物(C60-PAMPS)
富勒烯(C60)修飾碳納米管(CNTs)納米材料C60-d-CNTs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半胱氨酸(RGDC)四肽修飾的金納米粒子(AuNPs)
cRGD修飾聚乙二醇-b-聚(三亞甲基碳酸酯-co-二硫戊環三亞甲基碳酸酯)
溫馨提示:西安齊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供應的產品僅用于科研,不能用于其他用途